首页 律师介绍 业务范围 暴力犯罪 律师随笔 经济犯罪 毒品犯罪 交通肇事 职务犯罪 其它犯罪 死刑案例 典型案例 法律法规 经典辩护词 联系我们 暴力犯罪 毒品犯罪 职务犯罪 死刑案例 其它犯罪 新闻中心 律师团队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滚动公告
  韩景稳律师被续聘为第五届济南仲裁委仲裁员,韩景稳律师已经连续四届仲裁员
  

  省法院召开全省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
作者:民四庭 宣传处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5日
  

  

  

  8月25日上午,省法院召开全省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和全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总结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安排部署新形势下全省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任务。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闯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省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主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强化执法办案,创新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发展。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一、二审涉外商事案件1788件,审结1891件;受理一、二审海事案件13770件,审结15202件,其中受理涉外海事案件687件,审结787件;受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2795件,审结2683件。

  会议要求,全省法院要认真学习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既要坚持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又要依法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我国“走出去”企业、公民的合法利益。要围绕“一带一路”“两区”建设、“海洋强省”等重大决策,做好服务保障的结合文章,积极参与涉外法律的修改和司法解释起草工作,积极争取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个案中创设裁判规则,努力在国际规则的确立和引领上有所作为。要积极行使司法管辖权,通过高效、便捷、公正、透明的司法服务,吸引更多外国当事人选择山东诉讼,努力打造国际商事海事纠纷争议解决“优选地”。

  会议强调,全省法院要狠抓执法办案,建立涉外民商事案件审限管理和涉外商事海事案例常态化报送制度,积极参与山东法院精品案例规则库建设,坚持每季度通报案件发改情况,加大典型案例发布,全面提升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质效。要健全完善各项配套机制,完善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辖机制,推进海事审判“三合一”机制建设,加强优化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程序保障和仲裁司法审查机制,着力提升涉外商事海事审判专业化水平。要围绕海诉法、海商法修改、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等“新”“特”“难”问题,开展实务性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要加强涉外商事海事审判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信仰坚定、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的涉外商事海事审判队伍。

  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冯爱冰主持会议。会上,济南、青岛、东营中院,青岛海事法院,青岛胶州法院作了经验交流。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省法院政治部有关负责同志、民四庭全体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中院、青岛海事法院分管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的院领导,具有涉外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院长,从事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的全体人员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我要留言
我的链接
·刑事常识
·律师介绍
·刑事理论
·法律咨询
·新闻大厅
·死刑辩护
·聘请律师
·成功案例
刑事和解应遵循的原则
刑事和解应遵循的原则
作者: 冯念学    发布时间: 2009-07-08 14:08:10

    刑事和解是当前刑事工作中较为复杂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适用原则及规范而造成实践中认识的不统一,笔者在此略抒己见。

  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规定为刑事和解的施行提供了相关的制度基础。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自行和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虽然自诉案件中的法官调解与自行和解有别于刑事和解,但它们己经具备了刑事和解的基本框架,蕴涵了刑事和解的一些价值理念。同时,在公诉案件中,存在微罪不起诉的制度。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明确规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在公诉案件中,存在酌定不起诉的制度。《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91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案件,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被不起诉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刑事和解的施行提供了政策依据。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规定》中规定: “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应当着重从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角度从宽处理,对于嫌疑人认罪悔过、积极赔偿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达成和解的,可以依法不予逮捕”。这些规定相对于一个完整的制度构建而言显然较为粗糙,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因为刑事和解客观存在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如果掌握不好,甚至乱用、滥用刑事和解,就有可能出现放宽法律标准、放纵犯罪、使受害人维权更加艰难等问题。

  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刑事和解的原则予以重申。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被害人和加害人(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方式达成谅解以后,国家司法机关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即被害人和加害人达成一种协议和谅解,促使国家机关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罚的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的正确适用,不仅是社会主义司法以人为本、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而且也是提倡诚信友爱、增强全社会活力、维持安定有序、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社会关系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实现罪犯再社会化。它应当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非分明原则。刑事和解不是和稀泥,不是是非模糊中的一团和气。首先要做到案件本身事实清楚。即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发生,而且确系加害人所为,这是进行刑事和解的基础。对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的案件,即使当事人之间有达成和解的意愿,也不进行刑事和解,因为和解后无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作从宽处理。司法实践中,必须做到“一讯问”、“一询问”、“一告知”。即一要对犯罪嫌疑人做认真讯问,查明犯罪的起因、经过、情节及事实,查清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二是要对被害人作扎实的询问工作,让其真正讲出底话、真话,从思想上达到谅解;三是告知其自愿或主动请求司法机关从轻处理犯罪嫌疑人所负的法律后果,在此基础上,请双方将达成的和解协议交给司法机关,必要时,办案人对此还需要作视听资料,以防难以预料的后果发生。其次要对双方当事人分清责任,说理释疑,以消除当事人的法律认知误区。阐明犯罪嫌疑人行为的违法性及社会危害性,以及对其作出相应处罚的理由,可消除犯罪嫌疑人的金钱万能的思想,保障刑罚的威慑力。也有些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包括被害人及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他们会单纯地认为犯了事都可以和解,刑事和解协议达成就等于犯罪嫌疑人要被释放,因此,无论在哪个法律阶段,只要和解了就一定要释放,否则,就不是刑事和解了。当事人对法律认知的误解经常会导致他们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闹访、缠诉等,并妨碍司法工作人员依法办案。

    二、自愿守信原则。适用刑事和解应当充分尊重加害人、被害人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和解的发起、进行应当是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即必须凸显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和解协议内容应当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第三方,包括公安司法机关,不能代替当事人作决定或者强迫当事人进行刑事和解,这是保障当事人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刑事和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还要依约履行,自觉遵守诚信规则。加害人以欺骗手段骗取被害人信任,在得到有关机关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理后,故意拖延或者不履行协议甚至威胁受害人,致使被害人没有安全保障的,此类刑事和解在本质上违反了刑事和解的基本条件,即加害人认罪并真心悔过,由此没有消除社会危害性。公安司法机关发现此类情况,应当撤销原来的和解决定,重新进入正常的诉讼程序。

  三、公平合理原则。加害人的合法权利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都受刑事诉讼法保护,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大小之别。因此,刑事和解制度要体现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加害人得到轻罚或非刑罚化方式处理平等性。在刑事和解中,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损失由加害人的行为造成,加害人负有赔偿的义务,体现了法律正义的要求。具体的赔偿额应当与加害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相适应,与加害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相适应,与加害人赔偿能力相适应,该“三适应”体现平等原则的要求。在司法实践中,要坚决杜绝两种现象发生:一是被告人不能为了一心想要“赎刑”,而对被害人施加压力甚至发出威胁,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和解要求或者答应自己的和解条件,以钱赎刑;二是被害人也不能抓住对方软胁、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提出不切实际的加害人难以履行的义务。而作为调停中立方的公安司法机关,为了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应适度介入,提醒当事人刑事和解的灵魂是让双方倾诉、沟通、交流,平等协商,摒弃不公,从而修复已遭破坏的社会关系。

    四、规范合法原则。刑事和解的适用及过程必须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遵循一定的程序,规范地进行。加害人或被害人申请或同意刑事和解,应向有关机关提交书面申请书。有关机关受理后,承办人应对案件进行审查,了解被害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案发后的情绪、对处理结果的要求、是否同意就民事赔偿事宜进行调解等意见,以及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社会交往、成长经历及实施犯罪前后的现实表现,家庭或者单位有无帮教能力和条件,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是否准许刑事和解的决定。刑事和解应当在有关机关的主持和参与下进行。由被害人述说因犯罪受到的损害,由被告人对其道歉并补偿,被害人视情对被告人表示谅解。刑事和解成功的,承办人应组织双方签订《刑事和解协议书》,作为对被告人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从宽处理的重要依据;和解不成的,当即制作《终止刑事和解程序通知书》送达双方当事人,进入正常的诉讼程序进行侦察、起诉或审判。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法院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编辑: 崔真平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4 + 15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山东济南刑事辩护律师网  
单位地址:济南市经六路886号(经六路与二环西路口东100米路南)
联系电话:手机:13515319557   鲁ICP备08001159 传真: Email:13515319557@163.com
浏览次数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