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浙江宁波的林女士收获了苦涩,在短短的3个月内,竟然陆续骗走24万元。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依法批准逮捕了徐某。
去年11月7日,林女士的手机响了,她一接听,对方忙说不小心拨错了。但过一会儿,这个号码再次打进来,林女士没接,好心地发了个短信告知他打错了。
这个打错电话的人就是徐某。徐某收到短信后,称赞林女士素质高,两人通过短信聊了起来。徐某告诉林女士,自己是宁波象山人,因父母车祸身亡,他家的建筑公司暂由舅舅经营,他做项目经理。善良的林女士听说对方与自己在外读大学的儿子年龄相仿,身世却这么坎坷,觉得他特别可怜,便深表同情。
此后,徐某经常发短信或打电话给林女士,称林女士为“姐”。林女士感觉徐某有些才气,两人聊天也挺投机,她根据徐某告知的名字,亲切地叫他“阿杰”。
林女士将结识阿杰的事告诉了她的丈夫。她还常把聊天的内容告诉丈夫,说徐某在杭州有个干妈,在香港有个干爹;徐某家公司的生意做得也挺大,但现在舅舅舅妈和他关系不好,在争公司法人资格,争他的家产。不过,林女士的丈夫听过也就算了。
去年11月下旬的一天,林女士和丈夫一起在江东的一家饭店见到了徐某。饭后,他们提出去徐某家的公司看看,徐某说舅舅正在搬办公室,不大方便。徐某还说自己第二天要去上海,他跟随林女士夫妇到家里坐了一会儿,找了个理由就匆匆离开了。之后,手机却关机了。林女士的丈夫提醒说徐某是骗子,不要再理他,但林女士不以为然。
第二天,徐某打电话给林女士,说去上海没路费,向林女士借了4000元。大约一星期后,徐某打电话称,因急着辞退工地上一个经理,如果不马上辞退还得付下个月工资,向林女士借了6000元。
去年12月13日,徐某称要去新加坡管理舅舅的公司,向林女士借了33000元。之后,徐某还又以慈溪工地塔吊要维修、施工要钱为由,分两次共借走了112000元。今年1月8日,徐某又以购买工地钢筋水泥为由,借走了85000元。
直到春节前夕,徐某始终和林女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倾诉工地的事,同学出事等等,请林女士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当林女士的丈夫听说徐某被绑架的事后,再次提醒说徐某可能是骗子。但林女士深信不疑,她一心想帮助徐某,担心丈夫反对,便隐瞒了借钱的事。
今年1月31日,大年初六,林女士的丈夫发现林女士神色有些不对,才得知徐某突然联系不上了,而她已经借出了24万元,于是赶紧报警。
报案后,林女士又多次打电话给徐某,但徐某都不接。因最后一次联系时,徐某曾说要去香港处理事情,林女士又试着给他发短信,故意询问他在香港的情况。
直到2月4日,徐某才回复短信,说还在香港,还说借林女士的钱他杭州干妈会帮他还。第二天,徐某又发来短信说自己在法院,林女士假意关心,他就打来电话,说他干爸用他的身份证贷款一千万,宁波公安、检察院也派人去了。他还说自己打算与干爸分清楚,要200万元资金,杭州干妈已帮他出了100万,缺口还有27万元。林女士听说他第二天回宁波,表示愿意帮他凑钱,并约好见面。
2月6日,徐某如约来到江东一饭店,守候在里面的民警喊了一声他的真名,徐某当场傻眼了。
林女士的手机里曾一直存着徐某与她联系过的三个手机号码,案发后,她把这三个号码分别改成了改成了“骗子”、“大骗子”、“大大骗子”。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在审查案卷时发现,2004年徐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此次到案后,徐某一直拒绝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但事实上,警方的相关证据已经比较充分,环环相扣。